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MOCO)將於2025年12月13日至2026年3月22日舉辦特別展覽「MOCO收藏總覽—首次及期待已久的展示—第一部分」。
該博物館於1982年11月開放,旨在紀念住友集團捐贈的安宅收藏,這是一批由前安宅產業株式會社收集的世界級965件中國和韓國陶瓷。1996年至1998年間,博物館還收到李秉昌博士捐贈的351件以韓國陶瓷為中心的藏品。
除了這些核心收藏外,自開放以來超過40年的時間裡,各界慈善家向博物館捐贈了大量藏品,擴大了館藏的質量和數量。
本次展覽以總覽形式介紹五個收藏系列:松惠收藏,以茶道用具為主,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展出;入江正信收藏的中國陶瓷酒器,多年後再次亮相;白檮廬收藏,以中國陶瓷為中心;海野信好收藏,以人物、動物和建築造型的陪葬陶瓷為主;以及鈴木雅雄收藏,包含朝鮮陶瓷研究家淺川伯教的韓國陶瓷及相關資料,他將韓國陶瓷的魅力介紹給日本。參觀者可以欣賞這些與捐贈者的願望一同傳承下來的藏品。
▶ 官方展覽網站
展覽概要
標題: 特別展覽「MOCO收藏總覽—首次及期待已久的展示—第一部分」
日期: 2025年12月13日(星期六)至2026年3月22日(星期日)
地點: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大阪市北區中之島1-1-26(大阪市中央公會堂東側)
電話:06-6223-0055 / 傳真:06-6223-0057
休館日: 星期一、2025年12月28日至2026年1月5日、1月13日(星期二)、2月24日(星期二)
*假日除外:1月12日(星期一)和2月23日(星期一)開放
時間: 上午9:30至下午5:00(最後入場時間下午4:30)
*12月19日(星期五)因大阪光之文藝復興2025延長至晚上7:00(最後入場時間下午6:30)
入場費:
- 一般:1,600日元(20人以上團體1,400日元)
- 高中/大學生:800日元(20人以上團體700日元)
- 免費:初中生及以下、持有殘疾證明人士(包括一名護理人員)、65歲以上大阪市居民(需出示身份證)
- 入場費包含所有展覽的參觀權
主辦單位: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協辦單位: 每日新聞社
展覽亮點
1. 幾乎都是首次展出!松惠收藏的茶道用具
松惠收藏以中國、韓國和日本的陶瓷器為主,這些陶瓷器曾被用作茶道用具,還包括書法和繪畫的掛軸、茶勺和茶釜。收藏名稱取自捐贈者父母的名字各一個字,他們都精通茶道。雖然之前曾預先展示過一些物品,但這是自捐贈以來首次全面展示。展覽重點展出江戶時代以前的陶瓷茶具,包括被指定為重要美術品的和歌詩掛軸。
2. 約10年來首次共同展出!獨特的收藏
藝術收藏強烈反映了收藏家的品味。海野信好先生主要收藏明器(陪葬品),入江正信先生主要收藏中國陶瓷酒器,而白檮廬收藏的宇佐戶金治先生則收集了不同時期的中國陶瓷。自這些藏品上次在博物館共同展出以來,最短的間隔為7年,最長的間隔為15年。參觀者可以欣賞到每個藏品在經過這麼長時間後再次共同展出的獨特之處。
展覽結構和精選作品
第一部分(1號展廳):海野信好收藏
海野信好先生捐贈的二十件來自漢代至唐代的俑(墓葬人物)和明器,這些裝飾了中國的墓室。

綠釉樓閣(水榭)
後漢(1-2世紀)
海野信好先生捐贈
以池塘中矗立的兩層樓閣為原型的明器。一位揮舞武器的人物站在二樓,而水禽則棲息在池塘周圍。樓閣複製了後漢時期權貴豪宅中的高塔,象徵著財富和權力,同時傳達了那個時代的建築文化。

彩繪天王俑(加彩天王俑)
唐代(8世紀)
海野信好先生捐贈
身穿盔甲,表情兇猛,舉起手臂,同時踐踏著岩石底座上的惡魔,這個人物類似於佛教四大天王和守護神像。天王俑被放置在墓葬入口處以保護它們。華麗的皇冠和盔甲,以及動態、強大的造型,傳達了適合墓葬守護者的尊嚴。
第二部分(2號展廳):白檮廬收藏
宇佐戶金治先生(筆名「白檮廬」)按時間順序收集的中國陶瓷的三十七件代表作。

綠褐釉貼花連珠紋碗(綠褐釉貼花連珠紋碗)
北齊至隋代(6世紀末)
宇佐戶金治先生/白檮廬收藏捐贈
照片:Mutsuda Tomohiro
一個綠色和棕色釉料與白色胎體形成鮮明對比的碗。外部具有通過擠壓粘土製成的三維珠狀圖案。根據其形狀和裝飾,它被認為是仿製西亞玻璃碗,使其成為講述絲綢之路東西方交流故事的珍貴作品。

樹葉紋天目茶碗(樹葉天目茶碗)
南宋(12-13世紀)/吉州窯
宇佐戶金治先生/白檮廬收藏捐贈
使用實際樹葉製成的樹葉圖案與黑色釉料之間的對比非常醒目。它在南宋時期於中國江西省的吉州窯燒製,被帶到日本並作為茶道用具珍藏。按照日本將黑釉茶碗稱為「天目」的習俗,這件作品被稱為「樹葉天目」。
第三部分(3號和4號展廳):入江正信收藏
入江正信先生捐贈的中國陶瓷收藏中的六十二件作品,全面收集了不同時期和窯口的陶瓷,重點是酒器。

青瓷刻花花紋盤(青瓷刻花花紋盤)
金代(12世紀)/耀州窯
入江正信先生捐贈
耀州窯(陝西省)生產的青瓷以其橄欖綠色的釉色為特徵。使用一種稱為「片切雕」(斜刀雕刻)的技術,其中工具刀片成一定角度,在盤子內部有力地雕刻出兩朵花和樹枝。由於釉料在雕刻的凹槽中厚厚地積聚,因此圖案中出現了豐富的陰影。

青白瓷花口杯及托(青白瓷花口杯・托)
北宋(11-12世紀)/景德鎮窯
入江正信先生捐贈
青白瓷是指在北宋時期於景德鎮窯和其他地點生產的帶有藍色的白色瓷器。這是一套製作精良、優雅的杯子和托盤。用作酒或茶的器皿,托盤的邊緣有一個淺槽,用於將杯子倒置。
第四部分(6號展廳):松惠收藏
三十一件茶道用具,主要由來自中國、韓國、越南和日本的陶瓷組成。展出的還有「石山切」(重要美術品),這是平安時代後期(12世紀)的和歌詩選集中的一片葉子,用作茶會的掛軸。

黑織部波紋茶碗(黑織部波紋茶碗)
桃山時代(17世紀)/美濃窯
松惠收藏
照片:Kato Narifumi
這件強大的茶具以其扭曲的造型反映了古田織部的美學意識,古田織部是一位武士和茶道大師,他領導了桃山時代的茶道。動態、風格化的波浪圖案非常醒目。

白濁釉花口水指(白濁釉花口水指)
江戶時代(17世紀)/野野村仁清(御室窯)
松惠收藏
照片:Kato Narifumi
據說野野村仁清來自丹波國野野村(今京都府南丹市)。大約在1647年,他在京都仁和寺前開設了御室窯,並製作了精美的茶道用具。水指(水罐)是用於在茶會上盛放純淨水的容器。

重要美術品
石山切(伊勢集)
約1112年(天永3年)/歸功於藤原公任
松惠收藏
照片:Kato Narifumi
1929年,包括保存在京都西本願寺的「三十六人歌集」中的「伊勢集」在內的兩本小冊子被分割並製成掛軸。這個名字源於攝津國的石山(今大阪城附近),這裡是本願寺的舊址。和歌詩優雅地寫在用雲母和銀色圖案裝飾的深藍色紙上。
第五部分(7號展廳):鈴木雅雄收藏
二十二件韓國陶瓷和相關資料,原為淺川伯教(1884-1964)所有,他是一位陶瓷研究家,將韓國陶瓷的魅力介紹給日本。

白瓷壺(白瓷壺)
朝鮮王朝(18世紀初)
鈴木雅雄先生捐贈
在韓國也被稱為「月亮罐」(Talhanari),這個大型白瓷罐儘管有變形,但高度與寬度的比例幾乎為1:1,達到了平衡。渴望成為雕塑家的淺川伯教將白瓷罐比作古希臘大理石雕塑,並欣賞它們的形式美。

鐵畫龍紋壺(鐵畫龍紋壺)
朝鮮王朝(17世紀末)
鈴木雅雄先生捐贈
龍和雲是用輕快的筆觸繪製的。龍的表情俏皮,充滿活力。據認為曾用於宮廷儀式和宴會,類似的陶器碎片已從京畿道廣州市的新垈里窯(1665-1676)出土,該窯專門為皇室燒製器皿。
相關活動
1. 「現在是學習的好時機」講座系列
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解釋每個主題的初學者友好型講座。
- 2026年1月24日(星期六):「什麼是收藏?」– 森屋正史(博物館館長)
- 2026年3月14日(星期六):「什麼是俑(墓葬人物)?」– 稻葉聰美(博物館策展人)
兩場:上午10:30至中午12:00 / 下午2:00至下午3:30(每天兩次)
*上午和下午的課程內容相同
2. 策展人講座
旨在加深對展覽作品知識的講座。
- 2026年2月14日(星期六):「仁清的陶瓷——圖像的真相與虛構」– 梶山浩(副首席策展人)
上午10:30至中午12:00 / 下午2:00至下午3:30(每天兩次)
*上午和下午的課程內容相同
活動1和2:
參加費:500日元(需另行購買入場券)
地點: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地下演講廳
*需提前註冊,先到先得(每節課容量45人)
*詳細信息將在大約一個月前公佈。通過博物館的門票購買頁面註冊。
3. 館長特別夜談
館長森屋正史將在展覽廳進行關於展覽重點作品的畫廊講座。
- 2025年12月19日(星期五)下午6:00至下午6:40
集合地點: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入口大廳
無需註冊,免費參加(需另行購買入場券)
同期展覽
特別展覽:
- 國寶「油滴天目茶碗」(展示大廳1)
- 「虎鵲紋青花瓷罐」(展示大廳2)
收藏展覽:
- 「純粹之美—李秉昌收藏韓國陶瓷」(5號展廳)
- 「對泥土的熱愛—當代陶瓷藝術收藏」(8號展廳)
- 「至高優雅—安宅收藏中國陶瓷」(9號展廳)
- 「永恆蔚藍—安宅收藏中國陶瓷」(10號展廳)
- 「純潔精緻—安宅收藏韓國陶瓷」(11號展廳)
- 「百花齊放—大木莊一郎收藏鼻煙壺」(12號展廳)
- 「泥土永不消逝—當代陶瓷藝術收藏」(13號展廳)